此前僅從事醫療器械批發、銷售、進出口業務的廣藥白云山正式進軍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領域了。
近日,廣藥白云山與美時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時醫療)正式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投資約3億元,在廣州市開發區共同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
其中,廣藥白云山以現金出資,占60%股份,美時醫療以“現金+技術”出資,占40%股份,首期以生產兒科和骨科專業MR機為主。不過,目前廣藥白云山與美時醫療僅為合作意向,還沒有未來具體的研發以及銷售規劃。
美時醫療公司是國內一家高端醫療診斷設備研發和制造企業,產品主要包括醫學影像系統磁共振成像系統(MRI)、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系統(CT)、數字X光機系統(DR)的開發、設計、制造、銷售和服務。
去年廣藥白云山公布了集團發展十三五規劃,就提到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將成為重點培育和打造的三大新業態之一,將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并購、參股等多種方式來切入該領域。
2015年3月,廣藥白云山與德國鑫駒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在中國內地合作銷售Narcotrend腦電意識深度監測系統(下稱NT),并引進包括NT在內的醫療技術和醫療器械,實現本土化研發生產和銷售。
同年9月25日,廣藥白云山還與西門子簽約,擬在廣州成立合資公司,共建醫學診斷中心,利用體外診斷設備、試劑、消耗品和影像設備,提供相應的診斷及相關服務。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巨大,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年均增速可達到25%以上,高于藥品行業的增長。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內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達到182.72億美元,同比增長8.85%,而進口額81.65億美元,同比增長8.99%,進口的醫療器械產品以高值耗材、CT機、磁共振儀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等為主。
這意味著,中國依然在高端、大型醫療設備上依賴于進口。事實上,通用電氣(GE)、飛利浦、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就壟斷了國內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70%。本土醫療器械企業雖有約1.6萬家,但只有邁瑞、東軟等為數不多的企業發展較好。
不過情況正在生變。近年來,中國針對上述情況發布了一系列扶持本土企業的政策,2015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就將高端醫療器械發展提至國家戰略的高度,重點內容包括提高醫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等。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去一家成立不久的本土企業上海聯影醫療考察,這家公司從事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及其相關技術研發、生產、銷售。這次考察被認為是向市場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政府要加速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化。
目前,擺在國產醫療器械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關就是技術突破。例如磁共振成像技術就基本被GE、西門子和飛利浦三家壟斷,西門子與聯影爭奪的就是一種磁共振超導磁體集成線圈的專利。除了技術,對廣藥白云山來說,切入這個新領域還面臨拓展新的銷售渠道、整合資源等問題。
而且跨國企業在華根基深厚,幾乎占據了大型醫院市場,現在為了繼續在中國發展,都開始推行起深耕基層市場的策略。GE在2009年啟動“健康創想”戰略,中國區計劃將專門面向中國基層市場推出全新的農村基礎醫療產品。西門子和飛利浦也都通過開發新品與本土企業合作來攻克基層細分市場。西門子醫療全球首席執行官孟天齊(Bernd Montag)還曾表示,大中華區和美國是西門子醫療兩大戰略要塞,而未來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其第一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