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個詞在財經圈里重新火了。它就是“工匠精神”。說起工匠精神,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日本。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家堅持做了百年耗材的大公司——泰爾茂株式會社,以及為泰爾茂開發出世界頂級注射針的街道工廠,日本匠人精神的杰出代表。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培育企業工匠精神。這也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說起工匠精神,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日本、德國。
日本醫藥企業,大的有武田、第一三共、大冢,能排進全球前二三十名。知名度高的有小林、島津、歐姆龍,以及東芝、奧林巴斯、三菱、日立。
不過,這些要么以藥品為主業,要么半道出家,做的還都是高端醫療設備或者家用醫療器械。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家堅持做了百年耗材的大公司——泰爾茂株式會社。還有,更為重要的,為泰爾茂開發出世界頂級注射針的街道工廠,日本匠人精神的杰出代表。
說泰爾茂是大公司,這可不是胡謅。預期2015會計年度凈銷售額5250億日元,凈利潤500億日元(約合29億人民幣)。超過中國所有上市醫療器械公司。
福布斯排行榜上,泰爾茂是全球企業2000強,與我國的國藥控股差不多,排在家用器械的歐姆龍前面。
1982年就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了。
再看看其產品,全是醫療器械,真的全是醫療器械!
泰爾茂創辦于1921年,靠體溫計起家。
1963年開始生產銷售首批日本國產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等。后來又逐漸擴展到血袋、血液透析器、氧合器、彈簧圈、輸液泵、人工心臟、藥物洗脫支架等領域。
而且,在泰爾茂的產品中低值耗材占比甚大。曾經披露出來的數據是,注射針等低值耗材占據公司業務份額的45%,血管介入類產品占有40%,糖尿病及自我保健類產品占有10%。
都說由低端邁入高端難,但泰爾茂就是靠著低值耗材做大了,還進而逆襲進占高值耗材領域。這很大程度上就與日本的匠人文化有關,專注、細致,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與打磨。
比如體溫計,泰爾茂從1921年做到現在,已成百年品牌了。從水銀體溫計到電子體溫計,再到智能體溫計、耳溫槍啥的。最早其實也是山寨德國產品,后來才推出自研產品。
再比如注射針。從1964年首批日本國產的一次性注射針頭,到如今的無痛胰島素注射針納諾斯NANOPASS。對技術上的追求從未停止。
2005年,泰爾茂推出自主研發的注射針納諾斯,針尖端外徑只有0.2mm,是當時世界上最細的胰島素注射針,很快占據日本50%市場份額,還獲得了“日本2005年度設計金獎”。
少為人知的是,當這種針研發出來后,泰爾茂曾滿世界找尋能加工的企業而無果。直到,他們尋到了東京的一家街道工廠——岡野工業株式會社。而針的開發過程也長達1年半之久。
岡野工業株式會社位于東京墨田區,名字有點高大上,但是整個公司實際只有6個人,岡野雅行、岡野夫人,還有他們的女婿等。貨真價實的家庭小作坊。
公司領導人岡野雅行1933年出生,學歷也不高,初中都沒畢業,靠著父親家傳學來基礎模具技術,再然后就是自我鉆研。
但是這家小作坊卻造出了大企業都辦不到的世界最細針頭。
那是在2000年,泰爾茂的研發負責人大谷內哲把“無痛針”圖紙遞給岡野,問能不能做出來?圖紙上僅僅寫著“長20毫米,孔直徑為0.06毫米,外直徑為0.2毫米。針頭的尾部為0.35毫米,針頭的尖端為0.2毫米”。
雖說注射針不過是通過沖壓將金屬薄片卷成管狀,但加工精度甚高。刺入皮膚的針頭部分要很細,其他部分又要粗一點。金屬薄片在沖壓彎曲后還要確保各部分緊密連接,不導致注射液滲透。
曾在大公司工作過的模具技師女婿認為,這種針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的,還是放棄吧。
還有一位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大師的大學教授,在聽完對針頭構造的解說后,說道:“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
不過,岡野堅持越是別人認為不能的他就越是要做。他從自己的經驗判斷,做這種“無痛針”有六成的成功概率。并帶著女婿毅然開始了研發工作。
這一干就是一年半,光材料費花費100多萬日元??床欢挛?,也沒關系,使勁鉆研圖紙本身。
再加上借助計算機,岡野最終試制出了最細無痛針。當他帶著成品出現時,連泰爾茂研究員都呆了。
這種無痛針只有原來2/3粗細,但針內液體流量卻與原來一樣。而且,沖壓制造成本更低,給泰爾茂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同一般。
其實,岡野不僅僅造出了最細無痛針,他還造出了對手機普及來說重要的行動電話鋰離子電池外殼,以及汽車燃料電池外殼。
靠著自己幾十年不斷鉆研創新提升的先進技術,岡野成了世界沖壓第一人。僅6人的街道小廠,在2006年時就能創造出4500萬人民幣的年營收。
日本首相小泉、安倍專門去拜訪他。豐田汽車、索尼等巨頭的老板也前往參訪。大企業找他合作造產品。
不可不謂日本匠人精神的杰出代表。
實際上,不僅僅岡野,在日本活躍著很多的街道小廠。他們規模普遍很小,幾人、幾十人,家族代代相傳,但就是他們,構成了日本制造業的真正基礎。大企業的核心零部件生產離不開他們。
近年來,不僅日本制造業,這些街道工廠還有不少走向了美國硅谷,為代表世界高新技術潮流的企業提供服務。
比如,特斯拉找到了宮城縣某住宅區的一家街道工廠野上技研,將其開發的切膜器運用到公司鋰離子電池的研發上。
硅谷一家經營氫設備等產品的環境企業,看上了新瀉市街道工廠WELCON自主開發出來的、能夠在金屬材料上打出直徑為幾微米的密集微孔的技術。
再回到醫療器械行業,同樣從事模具制作的街道小工廠NITTO,通過與日本千葉大學前沿醫學工程中心、西村拓紀設計、日本高分子技研合作,開發出了“醫用可穿戴椅子archelis”。
正是這些街道工廠,以及由街道工廠發展而成的大企業,將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持續傳承。所以,你會看到東芝、奧林巴斯的財務造假,但是他們并非倒在產品本身上!